close

在Intel與AMD兩大處理器龍頭廠商不斷推出新產品下,主機板也逐漸改朝換代。這些看起來好像「差不多」的版子,價格卻差很多,偏偏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功能,往往只能任由店家擺佈。為此,我們整理出完整的主機板採購指南,由淺入深、鉅細靡遺的為大家介紹各種Socket腳位、晶片組、擴充功能、特殊設計……等等,讓你一看就懂。

Socket腳座,處理器的家

早期的處理器,是直接焊死或是使用溝槽座安裝在主機板上的,換句話說換一顆處理器就得換一張主機板,而隨著DIY的盛行,就發展出ZIF腳座這樣的好東西。

Intel LGA775蔚為主流


ZIF腳座是Zero In Force或Zero Insertion Force的縮寫,也就是不用出力的意思。由於在ZIF腳座上還會標示規格形式, 通常以「Socket XX」稱之,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稱處理器腳座為Socket了。過去Intel Pentium處理器均以常見的針腳形式mPGA(Micro Pin Grid pAckage)封裝出現,末代以Pentium 4系列的Socket478為主。不過當時Intel面臨了處理器效能提升的危機,由於針腳是有一定電容性並且會產生噪訊,加上過多的CPU針腳容易造成傳輸訊號干擾,為了解決問題因此將封裝變更為LGA(LandGrid Array),第一款對應的ZIF腳座則稱之為「SocketT」(LGA775)。L G A封裝下的處理器,其外觀最大的不同特徵在於原有連接主機板一根根的針腳(或稱P i n腳) , 變成了一個個整齊排列的金屬接點,因此處理

AMD Socket AM2掛帥


在AMD處理器的部分,從早期的Socket 939(中高階)、Socket754(低階)到現今Socket AM2腳位架構, 嚴格說來無太大的改變。之所以改用SocketAM2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新款Athlon64處理器導入DDR2記憶體架構,因此腳位上必須做修改,由於940組針腳數與AMD Opteron高階處理器相同, 因此改以Socket AM2來命名做區分,排列方式也完全不同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回可不僅僅Athlon64改為SocketAM2而已,連同Sempron與Athlon64 FX也都將統一採用Socket AM2,一塊主機板通吃各種階層處理器。不過AMD於2007上半年針對伺服器商用市場,推出類似Intel LGA封裝架構的Opteron處理器,而Z I F也改為Socket F(1207)。而在Intel推出四核心處理器之際,AMD便將高階Athlon64 FX導入Socket F湊出四核心平器需要一個安裝扣座固定,而原本的連接針腳則跑到Socket上了。如此一來Socket T的連接器底座製作難度與成本當然就更高一些,而且Socket座臺(稱之為4×4平臺)。許多人認為AMD未來可能全面導入LGA封裝,事實上並非如此, 即將推出的AMD Phenom處理器將採用Socket AM2+的ZIF插座,上的針腳相當脆弱, 一碰可能就歪了,且維修相當麻煩! 所以新主機板上保護Socket的塑膠外蓋可別順手丟了,因為這外蓋可是保固憑證之一喔。它是一種Socket AM2的改良擴充版本, 可以向下支援Socket AM2的處理器,不過Socket AM2無法使用Socket AM2+的處理器,只能汰舊換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1476337 的頭像
    a1476337

    *悲傷 ☼ 換日線* ㍿ ܤ°ܤ°ܤ°ܤ°ܤ°

    a14763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